仄声单字起名,轩窗的对仗词

wang

本文目录

  1. 轩窗的对仗词
  2. 以双字开头的对联
  3. 莐字取名的寓意
  4. 诗词平仄入门教学
  5. 5字积德对联

轩窗的对仗词

轩窗,平声名词,由两个名词性单字并列组成,我们可选择相同结构的仄声名词与其形成工整的对仗,例如:

轩窗/日月,“不假轩窗力,能回日月光。”

轩窗/笔砚,“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

轩窗/景物,“景物尘埃外,轩窗树石边。”

轩窗/草木,“草木有新意,轩窗爱晚晴。”

等等。

以双字开头的对联

一,平仄

按对联平仄的基本对应规则,上下联中的首尾字和每个词组的尾字平仄应相对,即首先(观,平,下联应为仄)三(山,平,下联应为仄)、四(上,仄,下联应为平)、五(观,平,下联应为仄)、七(水,仄,下联应为平)字平仄相对,剩下的第二、六字可以随意,如所有字平仄对上且满足其他方面的要求,称之为严对。

(另,上联末字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字必须为平声)

二,词性

(一)上联中首先组词“观音山”是真实存在的山名,且其中的“观音”是名词,不可作动宾短语解,但“观”字用到后面“观山水”时又成了动词。所以下联的首先组词(前三个字)需满足:(1)三个字整体是一个名词,

如亦是一景点则更妙

;(2)

头两个字也是一个名词

;(3)首先个字可以做动词在后面使用;

(二)第二组词只有第四个字即方位词“上”(仄声),则下联须对以一平声方位词;

(三)第三组词为谓语动词“观”(平声),与首先字同,则下联同位字亦须与首先字同且仄声;

(四)第四组词为双字名词“山水”,此处其实有两个机关:(1)能明显看出的一个机关是这组词首先个字“山”与整个上联的第三字相同;(2)

“山”与“水”具有并列关系,且两字常作为组合词出现

。如只需宽对,则按平仄规则对一首字与整个下联内第三字相同的双字名词即可;如要严对,则下联中构成这组词的两个单字亦须具有并列关系且两字常作为组合词出现;

三,语意

上联意为“在观音山上观赏(观音山的)山水”,两个核心词为“观音山”和“山水”,在山上观赏山水,观山水不出山,语意自然,合乎常理,且机关紧密。故下联与之相对的前后两个核心词之间,也须

具有上联同位词间“前者为后者提供场所”“后者在前者提供的场所之中”的关系

四,意境

满足前三方面的要求已经难度颇高,然而满足这第四方面则更难。上联不但语意浑然天成,而且文意雅驯甚至有诗意;下联如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整体也能雅驯甚至有诗意,则堪称妙绝之对。一般对联满足前三方面的要求便可称工对,至于意境相当,则非一意苦心可得,须灵感巧至方能为之。

综上所述,

要做到平仄、词性、语意、意境四方面皆做到严对此联,难度相当高

。答主目前只对出一个合乎基本平仄规则、语意和意境方面相对从宽的下联:

法门寺中法寺规

平仄上,首先(法仄对观平)、三(寺仄对山平)、四(中平对上仄)、五(法仄对观平)、七(规平对水仄),已符合对联平仄基本规则;第六字与第三字同故平仄亦对上;第二字(“门”是平声,上联同位字“音”亦为平声)从宽。

词性上,“法门寺”为古刹名,亦为一景点;且其中“法门”为佛教术语名词,而上联“观音”也是佛教名词;“中”与“上”都是方位词;下一个“法”字作动词,作“遵照”解;“寺规”为名词,但

“寺”与“规”不具有并列关系,故此处亦是宽对

语意上,下联整体意为“在法门寺里遵照(法门寺的)寺规”,两个核心词间的关系与上联的完全相同,且语意同样自然合理。

意境上,诗意不足,不过鉴于上联也并非如“烟锁池塘柳”般诗意鲜明到一望而知,也就可以接受了。

至于十全严对,暂且留待高人吧。

莐字取名的寓意

莐字的字义是指一种草本植物,根茎入药,即知母。用作人名意指有志向、树立人品、勇往直前之义。在选择搭配莐字起名的单字时,要注意用字符合孩子的性别气质,男孩的名字要体现阳刚大气;女孩的名字要体现阴柔美丽。也要让音调平仄搭配,拼音的首先、第二声为平声,第三、第四声分为仄声,所起的名字需平仄搭配才能让名字读音好听。

诗词平仄入门教学

学习格律诗词和对联,平仄是初学者必须逾越的首先道门槛。

格律诗词比较常用的有五言句式和七言句式,五言句式即每句五个字,七言句式即每句七个字。在写诗写词时,把所选的字按照平仄有规律地交替排列,就可以收到音律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我们平时说话,可能没有这样的感觉,其实汉语的用字,已经在你不知不觉中用到了平仄的交替原则,只是我们习以为常了,我们也会时常觉得有人说的话这么别扭,有的句子这么难读,这里就有平仄组合不恰当不自然的原因,只是我们不是语音学家,也就没有去深究这些而已。比如:“花儿初开香和妍”,你肯定觉得不太上口,这是因为这七个字都是平声,自然读起来就拗口得很,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点,于是把首先声、第二声字(称平声)与第三声、第四声字(称仄声)交替使用,这样才使得我们的语言婉转动听,读起来自然上口,如“花朵初开香与艳”。

诗词的平仄,主要的是按两个字一组为一个节拍的,即平平两字为一个节拍,仄仄两字为一个节拍,这样交替着出现。

例如,如果以平声开头,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如果以仄声开头,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当然,在使用中,是不会这样“平平仄仄”地无限循环下去的。有人把这种循环叫做“马蹄韵”,其实这是一种不准确的提法,也会给初学者带来误解。平仄属于声调,不能叫做韵,韵即韵母,是相对于声母而言的,如按现代汉语拼音,“芳”的读音是“fang”,f就是声母,ang就是韵母,这个字读首先声,即阴平(属于平声);“去”的读音是“qu”,q就是声母,u就是韵母,这个字读第四声,即去声(属于仄声)。根据汉语言的自然习惯与节奏感,五个字与七个字一句比较为上口,也比较适宜表情达意,于是就形成了人们比较乐于使用的五、七言句式。我把五、七言平仄交替的规律,总结为“两字单一拍”,即在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的交替中,是按照两个字为一个节拍的,而其中总有一个字是单独成拍的。希望我这种比较科学的提法会有助于大家对平仄交替的形象理解。

从三字到五字,再到七字,都是按照“两字单一拍”来安排平仄的。具体以七言为例:

平平为一拍,如青山、东城,下面自然过渡到第二拍仄仄,如奋斗,笑话,再接着第三拍又是平平,即:

平平/仄仄/平平。这时已经六个字了,如果按八个字的,下一拍就该是仄仄了,事实上对七言句式而言,只剩一个字了,那就只能用一个“仄”了,这就出现“单个字为一拍”的情况了。根据末字用韵的需要,这一个仄,可以直接跟在前一拍“平平”的后面,也可以放在前一拍“平平”的前面,即这个“仄”可以有两种放法: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单拍仄声字“雪”字在原诗中是在第三句句末,不需用韵,而要用仄声,所以只要跟在千秋的后面)。

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原诗句中末字“天”要用韵,单拍仄声字“上”就要放到青天的前面。

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写诗用韵的需要,灵活使用这两种平仄句式了。

而如果是以仄声开头的,即:

仄仄平平仄仄。三拍后面的一拍就该是平平了,而七言只有七个字,当然也只要一个单拍字“平”就可以了,同样,这个“平“可以放在比较后,也可以放在前一个节拍仄仄的前面。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单字拍“船”放在“万里”的后面),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单字拍“鸣”放在“翠柳”的前面)

掌握了七言句式,就容易掌握五言句式的两种情况了。即:

(1)平平仄仄,下面一个应该是平,这个平,可以放在比较后,即:平平/仄仄/平,如:天寒白屋贫。也可以放在仄仄前,即:平平/平/仄仄,如:柴门闻犬吠。

(2)仄仄平平,下面一个应该是仄,这个仄,同样可以放在比较后,即:仄仄/平平/仄,如:日暮苍山远。也可以放在平平前,即:仄仄/仄/平平,如:风雪夜归人。

对于三字而言,应该是:

(1)平平仄,(君知否/何时灭)

(2)仄平平(鬓先秋/泪空流)。

(1)平平仄的变格是仄平仄,(2)仄平平的变格是仄仄平。

下面说说平仄的活用问题。

从上面的平仄交替看,是两个字为一组的,我称之为一个节拍,而每一个节拍的节奏点是后一个字。所以这个节奏点是不能乱的,正如男女跳双人舞一样,节奏点乱了,就容易踩到对方的脚了,也就跟不上节拍了。如仄仄/平平/仄仄/平,每两字一拍,后一个字,都是节奏点,每两字一拍的前一个字,不是节奏点,如杜甫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门”、“东”、“万”不是节奏点,平仄可以放宽使用,所以“门泊”,没有用“仄仄”,而用了“平仄”;“泊”、“吴”、“里”、“船”是节奏点,其中“船”是单字拍,这个字的平仄不能用乱了。“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一行”也没有用成“平平”,而是用成了“仄平”,因为“一”字处也不是节奏点,而“行”字处是节奏点。当然,“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比较后一个平,是用韵的需要,绝对不可乱了。这也正是古人总结的平仄活用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三四六分明。对于五言句式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细细想想,一三五,正好是每一拍的前一个字,不是节奏点,二四六正好是每一拍的后一个字,恰好是节奏点。

掌握了平仄交替的规则,下面说说对句(或诗的下句)的平仄使用规则。

对句虽然有规则,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我总结的对句总体规则是:上句平拍,下句仄拍,对上节奏点。

还以七言句式为例:

仄声单字起名,轩窗的对仗词

(1)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句的比较后一个仄与对句的比较后一个平为单字节拍。例如:

布衣/虽破/尘无/染(无名氏出句)

仄平/平仄/平平/仄

寒舍/难遮/梦自/香(丹鹤鸣霜对句)

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句与下句的倒数第三字为单字节拍。例如:

风透/窗纱/灯/影碎(丹鹤鸣霜出句)

平仄/平平/平/仄仄

虫鸣/玉砌/漏/声残(丹鹤鸣霜对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绝句时,首先、第二两句的末字要用韵,要用平声韵,这时更要注意规律了。还以七言的两种句式为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单字拍的仄一定要放在两字拍的平平前面,即放在倒数第三个字处。下句为了确保比较后一字为平,就要用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即单字拍的平放在比较后。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

平平/仄仄/仄/平平

草色/遥看/近却/无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单字拍的平直接放在比较后。下句为了确保比较后一字为平,就要用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即单字拍的“仄”一定要放在双字拍平平的前面。例如:

仄声单字起名,轩窗的对仗词

草树/知春/不久/归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百般/红紫/斗/芳菲

仄平/平仄/仄/平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单字拍是个单字,又是独立的一拍,是一个重要的节奏点,比较容易出错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一定要踩准它,用好它,否则就会出现常说的“三尾平”或“三尾仄”的错误了。

说了这些,只是帮助理解平仄的交替规律,大家也可以硬记五、七言绝句的平仄排列:

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二、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需要注意的是,近体诗歌的尾字押的都是平声韵,尾字为仄声的不要押韵。每一首的首先、二句平仄要相反,即所谓的相对,第三、四句的平仄也一定要相反,即相对(简称对);第二、三句的平仄大致相同,叫相粘(简称粘)。

绝句的四句后面依此类推再接四句,按照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分别对仗的要求,就成了律诗的格式。

5字积德对联

上联是,积德有福报,

下联是,行善无病灾。

对联的要求: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比较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小编结语

以上关于仄声单字起名,轩窗的对仗词的讨论内容今天就介绍完了,如果反馈不错,小编还会继续分享的,谢谢您的阅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博博生活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